吾爱读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九十二节 来自广州的订单

第一百九十二节 来自广州的订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到纸张之后就要说到书籍,书一样不便宜。我们有机会。”张信说。

广东的书价是多少呢,张信说价格很高,比21世纪的任何国家都高。一套点校刻印上佳的市坊印本至少要一二两银。

“雕版书在明代应该技术很成熟了。雕版就是刻板的时候费工,完事之后不就可以反复用了吗?”

“雕版的成本很高,保存起来也不容易。虫蛀霉烂,每年都要修补或者换一些。这种长期的维护成本是不低的。”

而且雕版费工费料,完成之后又很占地方,如果不能确保长期销售的冷门书籍或者作,书商就不大愿意刻印。所以古代书出版很难,往往要作者自费刻印,囊中羞涩的作者只能依k寻找赞助者能出书。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也是得到了南京的刻书家、藏书家胡承龙以及当时的文坛巨王世贞的帮助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著作开始刻版,至于正式出版,则要等到他去世后的第六年告正式出版。书籍的出版时间跨度之长,花费之巨,是现代人很难想象的。

“起码在广州不可能没有。别忘记温州人当年是怎么家的。”

“这我知道――鸡毛换糖。”

“鸡毛唤来的糖也就是农民自己农闲时候做得麦芽糖而已。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中国就能让温州人积攒起第一笔资金,在大明或许也可以。”

“我明白了,搞糖果工业。”莫笑安点点头。这的确是个思路。先糖是穿越集团的大宗产品,原料方面不悦匮乏,而且这是属于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现在糖价虽然不低,却是论“石”在卖,糖果再便宜,也得一文二文。算下来,糖果的利润要高得多。

“这事可以请教周洞天,他搞这个专精。干脆闹个活字印刷厂好了。”

和张信谈了一番之后,莫笑安觉得自己大受启。写了满满几页纸。张信却有另外一件商业推广的事情要和他谈。

“这事和轻工业部有直接的联系,也涉及到未来我们广州站在广州是不是还能占据时尚消费的制高点!”

古代社会同样有流行和时尚。在明末广州这个商业气氛浓郁,消费主义思潮至上的地方,占据时尚的制高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较为富裕的市民的消费习惯,从而使得各种临高产的“澳洲货”顺利的进入市场。

“具体是什么事。”

张信又提了几个有可能大宗出口的物资,先是书写纸。既然化工部门已经能够出品硫酸和烧碱,大规模批量造纸已经不成问题了,不管是雷州的甘蔗渣造纸还是秸秆造纸,穿越集团造出来的纸肯定是廉价的。掺入高岭土之后,还能做出洁白度高的纸来。

“书写纸很贵的。”张信说,造纸虽然原料廉价,但是在过去没有化学品的时代,造纸原料的沤烂成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劳动力,唯一能帮忙的化学品就是石灰而已。

莫笑安的轻工业部属下就有一个土法的造纸作坊,是由从大6的移民里找来的造纸工人负责生产的,全程土法。莫笑安对土法造纸的低下效率是清楚的。造出来的纸,除了质量较好的供书写之外,多数都是充当卫生纸用了。

明代的造纸业已经相当的达,但其价值依然不低。官府除了各产纸地要进贡详细到“张”的专门贡纸之外,还搞过“纳纸”的制度:被审问顶罪的囚犯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纸张,到后来干脆涉案的诉讼人都得“纳纸”。

过去的账本用纸已经是极粗极差的纸了,就是这样的纸,张信还看到有人利用它的背面在书写。书写用纸在当时很不便宜。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