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6章 纸老虎 上,暗黑大宋,午后方晴,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命万年,你索性说他是万岁得了,范纯仁心中吐槽道。

不过赵顼也走出来了。

他看了看大伙,看到王巨,脸上有些欣喜。

为何要变法,就是得使国家富强,现在富不存在问题了,那么就到了强的时候,只有王巨才能实现他这个强国之梦。

诸人参拜,赵顼挥了挥手,又看着王巨,问:“那些乡兵如何?”

乡兵指的是安排到河湟的保捷军与弓箭手。

今年五处移民,第一处是宋军将大量灵州的西夏百姓安排到了渭源,这一部分百姓以党项人为主,汉人为辅。不过西夏汉人主要就是在灵盐平原一带,至于银夏几州,原来一直就是拓跋家的老巢,汉人反而很少了。

但不管王巨,或者赵顼,也没有将这些汉人当成汉人看。

你们身为汉人了,宁肯做西夏的撞令郎。何谓撞令郎,就是炮灰!也不愿意投奔宋朝,那么宋朝还会念着汉族故情么?

可不管他们是那一族人,迁徙到渭源。四周都是熟蕃,只要他们敢有异动,以吐蕃人与党项人的矛盾,能一二三,就让四周的蕃族扑上来。活活将他们咬死。

也许几十年一百年后,大家融合了,但到了那时,也不用担心了。

还有一部是种师道从盐州迁徙过来的百姓,安排在环庆路,环庆路的蕃人有党项人,吐谷浑人,吐蕃人,不会对这些移民排斥,但让种师道以五十户以下为一组。全部打散了,同样也掀不起风浪。

余下的就是三部汉人。

秋收结束后,熊本与章楶交接,章楶来到河东,组织了五千户弓箭手壮丁,将他们迁徙到了北绥州,甚至一些水草比较丰美的横山地区,也安置了部分移民。

这一带是西夏的老巢,因此以后会陆续用大量汉人稀释。

这一部也不用担心,横山基本被宋朝控制。后面就是庞大的鄜延路军队,足以能保障这五千汉户的安全,顶多朝廷会用一些钱帛罢了。

还有会州那边的移民,本来王巨打算发一万户百姓的。可是许多利州路百姓听说去西北,他们产生畏惧了,宁肯在家乡过着贫困的生活,也不愿意迁徙,朝廷也不好强迫,只迁徙了六七千户百姓。

但这一部也不用担心。上方有天都山驻军,黄河各渡口又为宋朝扼守,不是其他地区就不能渡河了,要么水流湍急,要么两边有茫茫崇山峻岭,最少不适宜大军渡河,况且它下面就是兰州,边上就是德顺军,安全同样有了保障。

赵顼担心的就是河湟那支边军,毕竟远在河湟,四周又是强悍的吐蕃人。

“陛下,勿用担心,臣当初刻意强调选拨保捷弓箭手,正是因为这些人平时略有训练,本身性格就十分强悍,不会畏惧吐蕃人。他们的垦地也多在堡砦周围,一旦有变,可以立即退回堡砦,即可平安无事。而且臣冬天到来时,又选派了一些将领,将他们重新整编集训,小的堡砦一营乡军,大的堡砦能达到三四营乡兵,本身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震慑的对象是吐蕃人,而不是这些乡兵。”

今年迁徙过来的乡兵仍不多,不足两万人,余下的到明年才会陆续迁徙,四万乡兵,主要就是分布在未来的西宁州、廓州、积石军,以及现在的湟州、河州与洮州,再加上两万禁兵,各堡砦互为声援,这个兵力不算少了。

除非吐蕃又出现了一个唃厮啰,但就是这一点王巨也做了预防,不给溪巴温父子回去的机会。

赵顼又说道:“王卿,辽国于北方陆续增兵……”

实际王巨也知道了,他立即说道:“陛下,辽国真的不用太过担心,他们太平了很长一段时间,享受到和平所带来的好处,厌战的人更多,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担心未来。这两三年将吐蕃西夏的事解决,未来西北不可能再爆发大的战役了。那时,国家会每年产生大量的盈余。”

“是啊,”赵顼兴奋地说了一句,一旦西北事了,宋朝有可能每年都会产生四千万贯的盈余!所以不要看现在战争会花费很多钱,但就是从经济上算,也是值得的,不过他忽然醒悟:“为何要担心?”

“陛下,许多大臣最普遍的说法,想要国家经济好,停戈止武,但是自庆历战争过后,我朝接近停戈止武了,要么就是边境的一些小冲突,要么就是侬智高叛乱,即便大顺城之战,因为结束得很快,虽大捷但也没有造成多大的花费。然而陛下即位之初,国库如何?”

停战了,止武了,但国家赤字一亿六千多万!

“如果因为西北危机解决,实际上等于我朝危机也化解了大半,即便辽国强大,我朝兵力不分心西方而专心于北方,想来也不会有大的危机,但危机解除,大家松懈,说不定又会演变成仁宗末年先帝时那样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错,这正是臣要说的话。如果说外敌危机最少的,无疑就是东汉,但东汉政治也是最为混乱的王朝。没有外敌了,有些人内斗起来会更厉害……”

“卿之言当为大宋之警戒也。”虽然王巨又顺带着讥讽了一些人。不过这句话还是有意义的,赵顼郑重地说道。不过辽国……他真担心哪,于是又用眼睛看着王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乱世大军阀

57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