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垂赏竹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农闲发明忙,偷闻佳人香5,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愚人千虑,偶有1得耳!”
老头儿在激动之余,还是冷静地问道。
“阿旻,据夏侯妙才观察,左贤王部族恐不止2十万,你有何妙计?”
【作者题外话】:在半年多前,赵旻、董昭和刘晔3人自以为高明,实际上根本就没瞒过荀彧。
若非荀彧尽力为赵旻遮掩,曹操恐怕早已得知自己后方生变。
至于原因,上1章已经提及。
遍览3国志,可发现荀彧的政治立场完全是“汉臣”,始终“尊奉天子”;
甚至在曹操与汉廷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荀彧还曾参与“谋杀曹操”。
这便是“伏后之祸”。
建安5年(本书同年,西历200),董承伏诛。
献帝通过伏完联络荀彧抗曹,荀彧隐而不言。
伏完又联络小舅子樊普,不料樊普事后向曹操举报。
伏完在建安十4年(209)已死。
曹操看到名单上竟有荀彧的名字,大惊失色。
其人和荀彧对质,荀彧挠着脑袋说:“伏完的事儿,我之前告诉过你了,是你自己忘了。”
曹操暴怒:“这难道是小事儿?我还能忘了?!”
从此,曹操对荀彧彻底失去信任,只维持个大面上客气。
(荀)彧阳惊曰:“昔已尝为公言也。”太祖曰:“此岂小事而吾忘之!”彧又惊曰:“诚未语公邪!……”彧无对,谢阙而已。太祖以此恨彧,而外含容之,故世莫得知。--《献帝春秋》
伏完死于建安十4年(209),前1年爆发了赤壁之战。
而荀彧本传包括裴注,记载荀彧最后1次给曹操出谋划策,恰好是赤壁之战同年的荆州征伐(208)。
自此之后,包括赤壁之战在内,荀彧便不见记载,直到建安十7年荀彧暴死。
而有意思的是,荀彧停止给曹操出谋划策之后,曹操打仗的水平便有了肉眼可见的下滑。
赤壁之战自不必提,潼关之战中,曹操更是险些被马超neng死。
建安十7年,荀彧为大汉赴义后,曹操更是危机处处。
关公北伐,甚至将曹**到迁都。
华歆传,只记载官渡之战同年(200)华歆入曹营,先为议郎,后从尚书迁尚书令,还特意提了1句:代替荀彧做尚书令。
但是具体时间无考。
歆至,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魏书十3》
可知,华歆代替荀彧做尚书令,当为建安十4年(209),伏完事件爆发之后。
这年,也是荀彧彻底失去信任,成了曹操眼中的“官场混子”、“意志不坚定的职场油子”、“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的同1年。
这也清楚解释了,为什么从赤壁之战到荀彧死前,荀彧完全消失于记载。
提到继任尚书令华歆,不得不多讲1句。荀彧死后第3年(214),华歆奉命捉拿伏后。
汉帝把皇后藏在皇宫中的暗道内。
华歆当时已年近6旬,不顾老迈的身躯,1马当先,身先士卒,率领虎贲甲士砸碎了宫墙,把伏后揪出来勒死。
(曹公)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御史大夫)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伏)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下》
哈哈哈,刘协就是这么窝囊。
呵呵呵,华子鱼,渊清玉絜,有礼有法;然观其所为,谬之甚矣。----这是裴松之所说。
而这,才是曹操眼中合格的尚书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