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垂赏竹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3,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时主流方案有2:其1是奔南中,其2是奔孙吴。

1言蔽之,若逃南中…

南中诸酋帅,不过是畏惧诸葛亮昔日的兵威,与蜀汉政权实乃貌合神离(《张嶷传》、《马忠传》对此记载甚详)。

且刘禅奢淫(见《董允传》),搜求无度,1旦流亡朝廷进入南中,“耗损诸夷必甚,其必速叛”。

谯周对孙吴的情况亦有精彩分析。

彼时(263)孙休虽然病重,但尚在人间,因此谯周自然无法预见到孙皓继位之事。

但谯周对吴、蜀政治形势的见解,另有独到之处。

谯周敏锐地指出,魏强而吴蜀弱,魏若灭蜀,则东吴势必不能独存。

既然东吴迟早也要灭亡,那么刘禅奔吴之后,仍旧不免再度沦为魏之俘虏,可谓1辱而再辱。

既然战无可战,那么归降时便要审慎选择对象。

“事小”不如“事大”,“事弱”不如“事强”,即所谓“为小称臣,孰与为大”,提早向魏朝称臣,总归好过向吴、魏相继称臣。

今(刘禅)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1辱?--《蜀书谯周传》

实际从爵位安排来看,刘禅是公爵(安乐公),孙皓是侯爵(归命侯),刘禅获得的名义地位确实高于孙皓,可知谯周所言不虚。设使彼时(263)刘禅奔吴,不仅要忍受“为小称臣”的耻辱,还会在东吴灭亡之后再度沦为降虏,遑论获得公爵之位。

其实谯周在上述言论背后,仍有潜台词未讲出。即国祚承继的正当性问题。

蜀汉立国,血统上承两汉之源流;曹魏立国,礼法上受刘协之禅让;而东吴立国,则是无所攀附,僭越自立(见王安泰《恢复与继承:孙吴的天命正统与天下秩序》)。

刘禅若降魏,礼法层面尚可理喻(魏朝亦自诩承汉之祚),但刘禅若降吴,那便真的会沦为残寇亡虏,彻底失去政治层面的正当性。

谯周的言论刀刀见血,震动朝堂,以至蜀汉君臣集体失声,“众人无以易(谯)周之理”,归降之计遂定。

从后续记载来看,邓艾进入成都之后,对待蜀汉君臣礼遇甚隆,不仅妥善安抚蜀地名士,还主动替刘禅谋取“扶风王”的重爵,以至构罪于司马昭;至于之后蜀汉君臣北迁,实是出于钟会、姜维反于成都之缘故。

(邓)艾言司马文王(司马昭)曰:“……以为可封(刘)禅为扶风王,锡(赐)其资财,供其左右。”……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魏书邓艾传》

从这1点看,陈寿认为“刘氏无虞,1邦蒙赖”出于谯周之策,其实并不为过。刘禅确实未遭杀戮,且在魏、晋2朝获得善终;而成都之外的蜀地百姓亦免于兵祸之苦。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于理而论,后人对前人的战、降之策固然不便置喙,但若结合彼时的历史环境,重新审视蜀汉的政权架构,审视刘禅君臣的险恶处境,审视流寓人士与益州大族的潜在矛盾…

便不得不承认,谯周彼时确实顺应了时代的走势。

然而由于后世王朝形势的变幻,汉、魏正统地位的改易,谯周的人物风评又逐渐走低,这亦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1切历史,果然都是当代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咸鱼靠抽卡历史大佬躺赢成女帝

梦春秋i

穿成娘道文女主后[七零]

鱼乐于余

如果幸福有方向,向左还是向右

珍宝珠棒棒糖

宅居BOSS的奋斗

风流书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