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垂赏竹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七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5,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与刘表系的韩嵩、刘璋系的张肃、孙权系的华歆,被“征召入朝、另仕新主”是相似道理。
从曹仁“广阳太守→议郎”的履历变迁,可以发现“诸夏侯曹氏”在建安初年(196)的职官记录,几乎都有问题。
或授“议郎”滞留许县,或干脆失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等宗室姻亲,无1例外。
曹营宿将的“阵营变迁”,必有隐情。
考虑到天子迁都未久,自顾不暇;故幕后黑手,大概率是曹操彼时的“幕后老板”,即袁绍。
广阳太守,是破译真相的钥匙。
曹仁非文吏,而是“好弓马弋猎”的侠客。其青年时避难他乡,纠结千余部曲,在淮、泗1带(徐州)落草抄掠。后从曹操征伐,为别部司马。
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魏书9曹仁传》
“别部司马”即军阀麾下“半独立的小头目”,特点是“自带部曲”。如张修曾为刘焉的别部司马、刘备曾为公孙瓒的别部司马,关张曾为刘备的别部司马云云。
曹仁被假授的名号、亦属军职系统,如“厉锋校尉”、“骑督”等等。
1言蔽之,“游侠出身”的曹仁,本不以治民见称;骤然擢为太守,必有内情。
更值得探讨的则是“广阳太守”的隐喻。
广阳郡属幽州(今北京房山),是两汉北部边境。曹仁彼时(196)在豫州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相去千里。仁若赴任,必1去不返。
且广阳处在公孙瓒与袁绍的争夺下,屡易其主。从各方材料中可推知,彼时的广阳郡、刚刚脱离公孙阵营,正与袁绍合纵。
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瓒。--《魏书8公孙瓒传》
兴平至建安初年(194-196),因公孙瓒矫诏杀(幽)州牧刘虞(193),刘虞旧部遂集体叛乱。田畴、齐周、鲜于辅等地方豪强,煽动州郡,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遂驱逐公孙瓒所署官吏,与叛军合流。
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鲜于)辅、(刘)和兵合。--《后汉书公孙瓒传》
刘虞之子刘和,亦在叛军之中。按《后汉书刘虞传》记载,虞死,和为报父仇,遂与(公孙瓒死敌)袁绍合纵。
(刘)和后从袁绍报瓒云。--《后汉书刘虞传》
因此,彼时权力真空的幽州诸郡(包括广阳在内),政治立场无疑倾向袁绍。
换言之,建安初年(196)天子拜曹仁为广阳太守,应出自袁绍授意。即“征调联军悍将、协助平定河北”。
这也能解释,为何“疏于治民、长于征伐”的骑督曹仁,被1眼相中。
因为“太守”本就是幌子,广阳则是处在暴乱倾覆中的险地。
此时(196)袁绍恰恰需要曹仁这种轻悍武夫,将“摇摆中”的幽州郡县,纳入麾下。
袁绍征发曹操部曲很好理解。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