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读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误入官路 > 第350章 理论探讨

第350章 理论探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记者老师说,他采访过外地的小型加工厂,哪一类东西市场上出现缺货了,几户人每户凑个三千两千的,安上机器就能生产,不要建专门厂房,不建生产线,产品很快就进入市场。由于投资少,几个月就把设备钱赚了回来。市场行情不好了,设备卖废铁散伙。”

周胜利回忆起先前的调查,说道:“你这么说,我记起来了,有好几家胶合板厂的投资人说他们就是生产户卖了大豆加工设备又买了胶合板生产设备改产的。”

钱仁海道:“记者老师说,这叫小船好调头。”

“记者跑的地方多,见识广,他没说这种合作方式叫什么名字。”

钱仁海说:“他说应当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体制形式,叫股份合作制,但是在报纸上不好公开提这个制字,一般报纸上出现就用股份合作形式。”

“你们五户属于共同入股,在工商所注册是以五户的户义,还是以你的名义?”

周胜利觉得这一点是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肖世俊说:“对这事工商所专门给我们有解释,说只能以我个人的名义,我们是私下里的股份合作,是土话说的合伙买卖。如果是股份制性质就变了,超出了我们的国情。”

周胜利在报纸上看到过有关“采用股份合作形式”的字样,现在明白了股份合作与股份公司的区别。

他们两个人又采访了另外几个村股份合作工厂,发现另外几个村的股份合作形式与肖世俊他们一样,但加工生产的产品却是胶合板。

周胜利说:“我觉得应当用股份合作制比较好,形式与体制说起来差距不大。”

接下来的几天里,别人继续调查,他则在招待所里写他的调查报告。

在调查报告里,他明确地称这种生产经营形式为股份合作制经济。

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篇调查报告里的提法竟然会给他惹来巨大的麻烦。

也许是因为胶合板市场更大,所以这类小工厂的发展势头更猛。

调查归来的路上,周胜利与钱仁海讨论着这些小加工厂。

钱仁海说:“我带着上面从事经济类报道的记者来过好几次,他们说这种形式在其他地方也有。他们说,这样的小加工厂发展快,寿命短。”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一点周胜利没有想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