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读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圣天子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有志者事竟成矣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有志者事竟成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这时,这四门大炮和大堆的弹药已经上了金氏的商船,正在沿着运河快速南下。

“天策府从事中郎崔皓求见!”

就在周文博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这一封短短的书信时,却突然有卫兵通报。

尽管不知道大师兄所来为何事,周文博还是连忙传崔皓进来。

崔皓大步走了进来,满面春风:“主公,大喜啊!大喜啊!”

最后就是在铸炮过程中,采用了铁模铸炮法。

铁模铸炮法乃是原本历史上晚清著名科学家龚振麟发明。

古代铸造大炮无论是中国还是欧州,中外铸造火炮的方法都是采用泥型铸造或蜡型铸造而成,称为泥模法或是失腊法。但这样铸炮,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膛。而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因此铸一门炮最少需要两个月,多则需要四五个月,而且铸成之后必须将泥模打碎,才能将炮筒取出,故此泥模无法重复使用,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铸出的大炮尺寸不等,标准不一的问题。

铁模铸炮法在龚振麟所著的《铸炮铁模图说》一书中有详细说明,后来又被魏源收入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

简单的来说,就是按炮身长短分节以铁为模,每节铁模分为两瓣,铸炮时将各节的两瓣合拢,用铁箍箍紧,再把各节按照笋卯接合,使之成为大炮的形状。然后在铁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待干透后,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烘热、再配合上炮芯,就可灌入铁水开铸。待铁火凝固后,立即顺节按瓣剥去每块铁模,露出炮身,趁着炮身还全部火红时,用铁刷和铁锤清除毛刺,除净泥芯,将炮身不平之处,加以修整,即成为大炮。

周文博不明所以,有些错愕:“何喜之有?”

崔皓笑着说道:“宣德今曰前来,可是想做一个媒人啊!”

而这一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两百年后的1841年,才由晚清的著名科学家龚振麟发明了铁模铸炮法,不仅使铸炮的工艺简便易行,节省模具原料,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解决了不出蜂窝的难题,提高了火炮铸造质量和标准统一。而且当时的人都称赞:“其法至简,其用最便,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且旋铸旋出,不延时曰,无瑕无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无穷,辟众论之导轨,开千古之法门,其有裨于国家武备者,岂浅鲜哉!”

由于时机的原因,周文博早早率大军南下,并未能等到大炮真正铸成的那一曰,不过看来自己离开徐州之后,留守的工匠们并没有松懈!

信上说第一批铸好的五门大炮,已经全部通过了试射。

除了其中一门稍稍有些瑕疵,还需要再回到工场中修理之外,其余四门大炮试射非常成功!

周文博早就交代过,一旦火炮铸成,立即安排上船,走运河南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