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勾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想挡也挡不住,崛起1796,不只是勾引,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哥,东方平政已经停止报复行动了!”张汉邦说道。

“哦,这么快就停止了,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呀,我还以为得等到我们出手呢!”张汉朝听后笑着说道。

张汉朝与张汉邦对乱局肯定也是了解的,毕竟这份基业是他们兄弟俩的,如果他们连这些都不知道,那就等着被灭亡吧。

两人没有阻止东方平政,就是要看看东方平政能闹到什么地步,如果东方平政真的不知死活,那两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了他了。毕竟是他自己不知死活,也怨不得别人。

至于张汉朝对上次事情的补偿,已经给了东方平政,他如今总理政务也是大权在握,张汉朝也不可能一辈子照顾东方平政,毕竟张汉朝也不是冤大头。

“听说曾云翳找过东方平政,如果没猜错的话,肯定是曾云翳说了什么才让东方平政改了主意。”张汉邦接着说道。

“哦,也对。他们两人关系本来就很好,东方平政又是曾云翳的妹夫,东方平政头脑发昏没有想清楚利害,曾云翳可是很清醒的,他提醒东方平政倒也在情理之中。”张汉朝听后说道。

“是的曾云翳有头脑,忠心也足够,肯定也不会由着东方平政胡来。”张汉邦听后也说道。

张汉朝点了点头,对张汉邦的话很是赞同。

“曾云翳我们可以重用,至于东方平政则要慎之又慎。”张汉朝接着说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我知道你的意思,现在东方平政还离不开我,他也没有能力做什么动作。”张汉邦说道。

现在张汉朝、张汉邦与东方平政的关系很是微妙,东方平政虽然极力想摆脱张汉朝两人的控制,但是张汉朝两人怎能让他如愿,这中间便免不了各种小动作,勾心斗角。

张汉朝集团这些乱局,落在襄阳的高俊茂与孔志尚眼中,自然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毕竟两人也不知道这中间的种种事情。

就连高鸿信也是一头雾水,不过他也没有往心里去,毕竟现在他们与武昌张汉朝集团是盟友,关系还不错。

高鸿信也没有什么闲工夫来管这些事情,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开春之后,义军与清军必有一战,这时双方的共识,以高鸿信一贯谨慎的性格,一定要准本充分,做大万无一失。

不管是粮草、军械、训练都没有放松,当然还有高鸿信最关心的火器。虽然现在火器的威力还不大,质量也不过关,很容易就炸膛,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对于火器只有不断的应用,找到缺点,再不断的改正,才能使之更加的完善。

现在清军当中虽然也存在大量的火器,但是由于满清上层存在弓马骑射无敌的臆想之中,对火器要轻视的多,认为火器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武器。这种说法最大的明证便是大清灭亡大明,当时大明朝的火器是当时世界上装备率最高的国家,但是最后还是被大清灭亡了。

这种表象也确实蒙蔽了大部分的人,虽然不知道满清的上层是被蒙蔽了,还是故意视而不见,打算湮灭汉民族的火器发展,故意为之,总之现在的天下,对火器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于记录火器制造与使用的相关书籍也漠然视之,像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与《练兵纪实》人们只当是兵书使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只当作奇闻杂谈阅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对火枪与火炮的态度就决定了臣民对它们的态度。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使团,驾驶着先进的炮舰访华:“把我们最新的发明如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介绍给中国人,准会让这个好奇而又灵巧的民族高兴的。”此时恰逢乾隆82岁大寿,宴会上的满汉全席自然使英国人大开眼界,而他们远渡重洋携带来的各类“土特产”,无形中成了给老寿星的生日礼物:除了工业机械、天文仪器之外,还有英国最大的装备有最大口径火炮110门的“君主号”战舰模型,乃至榴弹炮、迫击炮和卡宾枪等实物。英国使团甚至还配备了训练有素的卫队,想表演一番现代炮兵的装备与队列,供中国皇帝检阅。

乾隆却不稀罕听西洋的礼炮声,觉得不会比鞭炮爆竹之类更能烘托喜庆的气氛。挥挥手,让太监们将这些怪模怪样的枪炮原封不动地运进圆明园的仓库并且傲慢地评价:“这些可以给小孩子当玩具。”他只是浏览了一遍英国使团递交的乔治三世的国书及冗长的礼品单,告诉手下:“单内所载物件,俱不免张大其词。此盖夷性见小,自以为独得之秘,以夸炫其制造之精奇。著征瑞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庶该使臣不敢居奇自炫。”英国使团在乾隆眼中,仿佛一支远道而来的马戏团,靠耍一些洋把戏,来嘘弄看客。而且乾隆并不以为这些异域的杂技与魔术有什么新鲜,有多么神奇。

乾隆皇帝带给大清的不仅仅是对火器的轻视,更是对西洋各国以及他们科技的轻视。

大清帝国的轻敌思想,正是乾隆开始的。他根本想不到,自己连看都懒得看的洋枪洋炮,在67年之后,将撞开闭锁的国门,直逼北京城下。(http://.)。而圆明园将在轰隆一声中成为炮灰。他呀,真是太迷信八旗军的强弓硬弩了——因为其祖上,正是靠这冷兵器打下江山的。可在下一个时代,要靠长矛与弓箭守江山,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偏偏乾隆栽下的是一棵骄傲自满的歪脖子树。他的龙子龙孙,从道光,到咸丰,直至光绪,都将深受被烈日暴晒之苦。而他留下的最昂贵的遗产——圆明园,将毫无招架之力地遭受一次打劫。打劫者,恰恰是他蔑视的那些洋人的后裔。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讶异地发现:当年赠送给乾隆的礼物(枪炮),一直“藏在深宫人不识”,闲置在库房里,蒙满尘土。大半个世纪以来,仿佛被中国的帝王将相们遗忘了。他们二话不说,立即将其装船运回老家。或许还不无侥幸心理——幸亏中国人没把这些武器当回事,若是他们以此为模型仿制并装备军队,掌握了先进的军事技术;那么,要想打进北京城,就不太容易了。

当僧格林沁王爷的蒙古骑兵,在开阔地上作集团式冲锋,遭遇英法联军的排枪排炮,纷纷滚鞍落马,血流成河;最后只剩下一杆快要被炮火撕碎的战旗,斜插在尸骨堆上,孤独地飘呀飘……马受惊了,人也受惊了。一向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八旗军,总算领教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可已经太迟了!毕竟,人家已经打到自己的家门口了。想挡也挡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带着暗黑技能闯诸天

一大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