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垛田,晋末长剑,孤独麦客,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会他就走在一处正在平整的田地附近。
地上满是淤泥,而淤泥取自旁边的沼泽。
简单来说,一片沼泽之中,有的地方浅,有的地方深。
在开发过程中,思路就是在深的地方清淤疏浚,挖宽挖深,然后用淤泥将浅的地方填平,变成农田。如此一来,农田周围便环绕着河流湖泊,方便灌溉,而农田内又有大量富含营养的淤泥,可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这个思路是邵勋提出来的,灵感来自于“垛田”。
华夏先民开发淮南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事。
一块块垛田被河湖包围,宛如水中央的小岛,岛上遍植农作物,产量很高。
而随着时间推移,上游带来的泥沙越来越多,很多小岛慢慢连在一起,形成了陆地。
沼泽河湖慢慢消失,连片的平原越来越大——到21世纪,苏北其实还有这样的“小岛”垛田残留,可窥一斑。
广成泽的这些垛田,未来也会连片成陆,这是规律,早晚的事情。
“这稻是刚种下的?”邵勋看着一片片新长出的绿苗,问道。
“是,惠皇后遣人至新城、陆浑等地招募的,另有部分从河内南下的流民,总计四百余户,耕种了六十余顷——”
“垛田。”
“对,耕种了六十余顷垛田。”羊茗说道。
河南、河内二郡,自曹魏以来就有名稻(新城稻、河内青稻),当地是有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的,确实可以找到不少擅种水稻的民户,但是——
“差不多一年了,惠皇后钱花了不少,就弄了这些?”邵勋叹了口气,问道。
南阳乐氏团队接手的恤田,最开始就是羊献容在搞的,由羊茗总负责,管理来自南阳郡的一批垦荒役徒。
当年结束后,产量很低,供役徒们嚼吃完,只剩少少一点,于是让役徒自己带回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