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读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逐鹿大明:家父孙传庭 > 第四十二章 能复饮乎?

第四十二章 能复饮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若上了战场,那便是另一回事了。

《明史》:“其忠烈又为天下最”。

康熙帝:“两守孤城,千秋忠勇”。

说的都是榆林和榆林兵。

榆林卫,隶属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镇。

潼关以西,永丰原廿八里铺。

永丰原西临磨沟河,东边挨着裂斜沟,流水经年累月的冲刷下,沟壑纵横、塬高坡陡,只有廿八里铺这片平坦地形。

汹汹而来的榆林兵,选择在此扎营,密密麻麻的营帐坐落在这片土塬上,如一头头蛰伏的巨兽,虎视眈眈,望向东边夜幕下的潼关卫城。

暮色四合,榆林总兵官王定所在的中军大营,此刻灯火通明亮若白昼。

一众榆林将官围坐在大帐中,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聊着些沙场之事,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宣德年间,好圣孙朱瞻基执行缩边策略放弃河套后,榆林,便成为大明对抗蒙古各部的最前沿。

有明一代,榆林作为大明防御蒙古主要区域,当地百姓与蒙古的相互争斗、仇杀,从未停止过。

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榆林人尚武之风,加之世代以从军为业,百姓“慕义殉忠,志不少挫,其忠烈为天下之最。”

明末能叫得上号的武人,有很多都来自榆林。

杜松、李自成、张献忠、李定国、孙可望、姜瓖、王世钦、候世禄、尤世威、贺人龙、虎大威····

总兵官王定一个人坐在上首位置,目光冷冷扫视帐内众将,抓起碗啜了一口,原本就紧皱的眉头更是拧成了一股绳。

篝火照耀麾下,众将官一道道粗犷的胡须和刀疤中间,流露出与生俱来的狠劲儿。

反倒是坐在上首位置的王定,在这群骄兵悍将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底下一众榆林将官,也是三五成群自说自话,好像对这个榆林总兵官置若罔闻。

也难怪这群骄兵悍将桀骜不驯。

榆林兵自古悍勇,兵卒是出了名的剽悍,莫说对王定这个从蓟镇调来的上官,便是对杜松、尤世威那样的榆林老将,榆林老兵都会不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