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之五十三 京官乱(求月票),陆海巨宦,阿菩,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再求月票……

————————

尚若水是礼科给事中,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正直无私的言官,年已三十七,而没有贪墨的记录,他对自己的这份清白也很满意。虽然对于钱财他不是没有需求,只是比起金钱来,他更爱惜自己的名声与仕途,所以一直压制住自己的欲念,拒绝来自外地官员的孝敬,一切条陈奏疏都按照士林的舆论方向来拟,因此博得了士大夫的一致好评,不久便升做了科长。

可是言官的俸禄实在太低了,他家里有五个孩子,还有三个老婆——一个大的两个小的,此外还有一个老佣人和一个侍婢,按照北京的物价水平,他的那点俸禄就算每天供家人吃白米饭也不大够啊。幸亏他有个好父亲给他留了几百亩地可以收租,老婆嫁给他时又带来了一些嫁妆,可是在明朝,几百亩地的田租收起来其实不多的,辗转汇到北京那钱就更没剩下多少了,很难让他过上体面的生活,而靠老婆嫁妆的话那是坐吃山空。

怎么办呢?作为一个决定以仕途为生命的官员,尚若水很痛苦,他需要钱,可没有来钱的门路,直到四年前,有人告诉他,在老家替他打理田产的弟弟把他的几百亩地给卖了跑南洋去了,尚若水一听气得差点晕了过去——他是那样信任他这个比他小十五岁、由他拉扯长大的弟弟,两人名为兄弟,实如父子,所以他才会那么放心地把家里的田产交给他。

“没想到几年没见,若正居然学坏了!”

但过了九个月,南方忽然汇来了一大笔钱,竟然是白花花的三千两银子!一开始尚若水还以为是哪个贪官给他行贿呢,黑着脸要拒绝时,来人道:“尚老爷,小的不是外省官员派来的,小的是帮二老爷汇银子来的!”

“二老爷?若正?”

他再看那银子时,才在里头找到了一封书信,果然是尚若正的笔记没错。原来尚若正当初并非私吞了哥哥的财产,而是因为看到开海局势大好,被同乡说得心动,就想下海去闯闯,只是想以乃兄的性格,先跟他商量那定然是不许,而且从老家到京城,一来一回的也耽误商机,所以竟然先斩后奏,卖了田产跑到南洋去淘金,结果一到吕宋,本钱就翻了两翻。

其实尚若正才智也只是中等,不算很会做生意的人,只是这两年的形势实在是太好了,很多人空手到上海一捞都捞得到一把把的金子。尤其在开海的前期,李彦直吩咐市舶司总署以及东海南海各舰队要适当照顾在职官宦及其家属,这一点就为尚若正减少了许多生意上的阻力。他哥哥是京城有一定影响力的言官,尚若正虽不仗势欺人,但把这层关系亮出来,上海市舶司总署、安平镇商会和哲河商会就都敬他三分,许多出来经商的京官家属也都来和他结交,这群人渐渐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互相帮忙又互相照应,有了这样一个保护网,等闲的坑蒙拐骗之辈就不敢轻易上门,而尚若水的地位又成了他的诚信资本,这生意就更好做了。

也就在同一年尚若水升了言官科长,这个官职位虽然不高,但权力却大,“骂死宰相不赔命”,想批谁就批谁,想斗谁就斗谁,极不好惹!

大哥官运亨通,二弟就生意兴隆。这中间的微妙关系,要跟外国人解释起来得长篇大论,但只要是中国人,也不用解释就应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尚若正通过各种关系,贱价买到了一座出产香料的小岛打理,光是这座小岛,每年的固定进益就有上万两的白银。跟着货滚货钱滚钱,只三年光阴尚若正就成了拥有五个小岛,又在婆罗与哲河分别置办了五间店铺,从一个京官家属变成了一个南洋大财主。尚若正把其中的三座小岛、两间店铺转到了哥哥名下,并将岛契、店契转送北京。

哥哥升官,弟弟发财,正是两得其美。

尚若正也是个顾亲情的人,更何况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发财和他兄长的地位有偌大的关系,所以第一年赚到钱后就送了三千两银子北上,半年后翻倍,第二年又翻倍,然后就固定为每半年汇将近一万两的银子去北京。

作为一个儒生应有的臭脾气,尚若水一开始听说弟弟不读书却转行去经商后指着南方把他痛骂了一顿,恨他不争气,但五个月后收到第二笔共五千五百两银子的汇款时,他不说话了,再过半年又收到了一万一千两银子,这时尚若水终于颔首说:“若正啊,虽然轻浮了点,但本质还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离任

肖仁福

火影之逆流

蒙面大猫

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

优雅的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