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垂赏竹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深宫修罗怨,塞北朔气寒5,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延康元年(220)十月,曹丕正式启动并完成了汉魏禅代,前后仅耗费2十6天。

延康元年十月初(具体日期失考),左中郎将李伏上表劝进。

李伏献上的玉版图谶,上书“魏公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

定天下者,魏公子桓(曹丕字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献帝传》

李伏援引图谶之说,因此他在禅代工程中的身份,实际是“政治神话”的述说者,换言之,即天命的传达者。

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昔先王初建魏国,在境外者闻之未审,皆以为拜王。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姜)合长于内学,关右知名。--《献帝传》

谶纬即政治预言,它与经学(儒教经典)中的神秘元素、巫蛊元素、阴阳5行元素相结合,发展出了经学中的“内学”,被统治者视作天人感应与王朝更迭的密术。

自东汉光武帝开始,内学便成为显学,它与今文经学(谶纬学)高度相关,往往利用儒教经典与灾异天象相互附会,借此传达“君权神授”等神秘理论。

我们先来看第1次表演:

李伏进献的图谶中,“魏公子桓”指的无疑是曹丕,曹丕字子桓。

可知此事是曹丕私下授意,意在开启政治表演。

表演开始阶段,曹丕表现得大义凛然,假惺惺地斥责李伏,同时自谦为“薄德之人”。但同时,曹丕也将李伏进献的图谶“示外”,借此观察臣僚的反映。

(魏)王令曰:“以示外。薄德之人(指自己),何能致此,未敢当也!”--《献帝传》

由于篡汉的准备工作在曹操去世前已经完成,因此群臣心领神会,立刻组织起声势浩大的劝进运动。

十月初4(丙午日),桓阶、陈矫、陈群、辛毗、刘晔、董遇、王毖等人,入宫跪拜,口称“考图纬之言,效神明之应”,乞求曹丕即皇帝大位。

魏王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献帝传》

上述诸人的政治背景极端复杂,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桓阶是孙坚旧部,陈矫是陈登旧部,陈群是刘备旧部,辛毗是袁绍旧部,刘晔是刘勋旧部,董遇是彼时的学者兼儒宗。诸人之间各有政治背景,可以视作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

照此而论,此事依然是曹丕授意,营造出“天下归心”的政治效果。

此次表演之后,曹丕要求尚书仆射,将劝进的事情“宣告官僚,咸使闻知”。

再来看第2次表演:

十月初9(辛亥日),以太史丞许芝为代表的宫廷学者,再度发起劝进。

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献帝传》

前文已述,太史系统掌管星象历数,判断朝代运势,因此许芝是王朝更迭理论的权威人物。

许芝的劝进,可以视作对李伏(贡献图谶)的后续补充。不出意外,曹丕对此依然表示了拒绝。

随之而来的,是经曹丕编剧、导演后的刘协的表演:

十月十3(乙卯日),汉献帝首次下禅国诏书,自称“汉道陵迟,为日已久,皇纲肇亏,帝典颓沮”,要求曹丕“永君万国,敬御天威”。言辞之卑怯,几乎不似帝王手笔。

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安、顺已降,世失其序,冲、质短祚,3世无嗣,皇纲肇亏,帝典颓沮。--《献帝传》

考虑到彼时(220)的政治环境,此道诏书虽是天子旨意,实际反映的却是曹魏集团的意志。

曹丕身在洛阳,刘协身在许县,2人云山阻隔,根本不可能实现有效沟通;

何况献帝遭遇长期禁锢,早已失去了人身自由,不过是曹氏豢养的傀儡而已。

献帝下达的“禅国诏书”,引发了曹魏群臣的劝进高潮。

虽然史书没有完全记载参与劝进事件的人物,但十月十3日,曹丕竟连发7道手令,要求群臣停止劝进。

注意:曹丕手令次数统计,见吕宗力《谶纬与曹魏的政治文化》。

从魏王手令的密集程度来看,彼时的洛阳无疑已经陷入癫狂气氛。

曹丕对此十分满意,但依然故作姿态,自称“德薄”,继续观望。

十月十3日至十7日,以桓阶为首的曹丕党人;

以刘芳(就是刘艾,避齐王曹芳讳被改名刘艾)为首的前朝宗室,以卫臻为首的魏国近侍等3批人物,前后百余人,连续劝进,言辞恳切,要求曹丕“早正大位”。

尚书令(指桓阶)等又奏……侍中刘廙、常侍卫臻等奏议……辅国将军清苑侯刘若等百2十人上书。--《献帝传》

到了这1步,曹丕知道禅代之势已成,因此退还汉帝所赐玺绶,准备发动下1次舆论攻势。

刘协第2次表演:

十月2十(壬戌日),汉献帝收到退还的玺绶,于是再下禅国诏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竹坞纸家

樱桃煎

混市亡灵

生吃大白菜

身在曹营主公却是刘备

东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