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垂赏竹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汉中一夕定,川地数十惊4,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吾爱读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备无疑也清楚这1话题略显敏感。
因此在谈话开始,其人便痛心疾首地表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又许下宏愿,欲拯救“主上”,欲匡扶“汉室”,甚至还要“信大义于天下”。
有趣的是,刘备陈述这番动人说辞之时,竟下意识地自诩为“孤”,搞得诸葛亮摸不清刘备究竟是想做周公、吕望,还是想做齐桓、晋文;
其人只好模糊掉“汉室可兴”的主体,转而提出可以先成就“霸业”,之后再兴复“汉室”。
先主遂诣亮,凡3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君谓计将安出?”--《蜀书诸葛亮传》
读过魏书的小伙伴们1定知道,无论缺大德的曹孟德,还是孝子丕,未称王之前,其自称皆为“吾”。
甚至,即便孝子丕称帝后,其人在非正式场合,也依然自称“吾”。
陈寿做为良史,用这个“孤”字,将许多含义隐在其中。
总之,在读史时牢记1个字:细节很关键!
若将视角放宽,会发现在彼时的舆论环境下,无论诸侯内心如何轻视汉帝,大抵都在口头上维持了对汉室的尊重。
比如孙策在受封时要求得到“明汉将军”的头衔;
孙权在鲁肃谈论“帝王之业”时违心地表示其志向仅是“冀以辅汉”(见《鲁肃传》);
志在篡夺的曹操更是“动以朝廷(指汉帝)为辞”。
这种假意尊奉汉室的行为,其实更具侮辱意味。
(孙)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使人讽(王)辅,辅便承制,假(孙)策明汉将军。--《江表传》
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4方,动以朝廷为辞。--《吴书周瑜传》
有鉴于此,为了避免尴尬,诸葛亮在提出“汉室可兴”时并未作出更进1步的阐释;
而刘备亦点到为止,君臣双方心照不宣。
多年之后,刘备兵败身死,诸葛亮辅弼幼主。
在此背景下,诸葛亮终于对多年之前“汉室可兴”的设想做出了正式回应。
诸葛亮在《出师表》开篇提出的“天下3分,益州疲弊”便点明了兴复汉室的主人公究竟何人。
此处称“益州”而不称“汉室”,意味着在诸葛亮看来,“益州”并不能代表蜀汉,它仅是“十3州”中的1部分,言外之意即季汉,对十3州领土均具备合法诉求。
季汉之名,同样用得极妙!
而之后的“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是点明了在蜀汉的视角下,长安与洛阳均隶属于“汉室”。
2都只是暂时被“奸凶”的曹魏集团所窃据;
至于“兴复汉室”的重任,则理所当然地落在刘禅君臣肩上。
据此可以断定,早在建安十2年(207),诸葛亮替刘备谋划的便是先割据自立,之后称王僭号,最终取代刘协,成为汉室正统代言人的宏伟构想。
只不过彼时刘协尚未退位,为了避免舆论非议,才会出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模糊表述。
呵呵,由是推之,刘帮主恐怕很早之前,便已有不臣之心矣。
本章先到这里,下1章,咱们继续说1说,“结好孙权”与“跨有荆益”的深层冲突。
言归正传,本书下1章,东州人和益州人要pk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